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印发《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置预案(修订版)》的通知
来源:区司法局 【字号:】

鼓疾控[2023] 10 号


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印发《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置预案(修订版)》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指导和规范流感大流行的应急处置等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区疾控中心修订了《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置预案》并印发,请遵照执行。


2023年3月8日


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置预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病毒易于变异,传播迅速,可造成流行和世界性大流行。

一、总则

(一)基本概况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包括亚型内的变异(即抗原漂移)和新亚型的出现或旧亚型的重现(即抗原转变)。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每次大流行都给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

(二)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监测、防治、药物和公共卫生干预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组织落实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落实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

加强人员、技术和物资准备,做好准备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

加强流感监测能力,及时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

(四)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理按照有关防治方案执行。

二、应急预警分级

根据流感暴发、流行或大流行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将预警分为四级:Ⅳ级预警、Ⅲ级预警、Ⅱ级预警和Ⅰ级预警。

(一)Ⅳ级预警

在一个集体单位内(如学校、工厂或村寨)发生流感暴发。

(二)Ⅲ级预警

1个县(市)内多个集体单位或多个村寨发生流感暴发流行。

(三)Ⅱ级预警

相邻2个县(市)发生流感暴发流行。

(四)Ⅰ级预警

1.相邻2个以上县(市)发生较大范围的流行。

2.在病人标本中分离出发生较大变异的流感毒株。

(五)如出现下列两种情况,则为流感大流行:

1.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

2.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

三、应急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

区疾控中心成立流感大流行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应急办,免疫规划科、传染病防治科、学校卫生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

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合作;保障应急处理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定期组织专家组分析、评判流感疫情;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落实情况并及时给予调整;定期对准备工作落实情进行督导检查。

四、应急响应及应急处置

(一)应急响应

1.Ⅳ级响应: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预警程序,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根据调查情况,采集必要的密切接触人员标本进行送检,医疗机构负责病人的救治,同时报告区卫健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Ⅲ级响应:

由区疾控中心负责开展现场处置。开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调查,对病例的可能感染来源、潜伏期、传染期和临床表现进行认真调査,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踪和调査,对出现症状者要及时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协助和指导做好对可能污染的物品、用具的消毒工作;对外公布咨询电话,接受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知识的咨询。

辖区内医疗机构负责病人救治,设立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或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具有流行病史的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3.Ⅱ级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A流行病学调查

区疾控中心要及时组织开展对所有新亚型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査,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开展传播链调查,追踪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庭隔离和医学观察。

B监测

卫生机构设立并公布疫情报告专用电话,鼓励群众报病,及时进行排查。

C疫苗

出现疫情的地区在区卫健委组织下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4.Ⅰ级响应:

在Ⅱ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A、监测策略调整

流感监测重点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疫苗和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疫苗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B、疫苗

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疫苗和药物需求量,最大程度地满足疫苗的需求。

5.出现流感大流行时:

按照国家卫健委下发《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全省统一指挥下,开展应对工作。主要开展病人救治、现场处置、加强监测及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应急处置

区疾控中心接到流感疫情报告后,应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充实流感防治领导小组,组织现场应急处置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并做好流调人员和消杀人员的个人防护,并实施控制措施。具体工作如下:

1、疫情报告

(1)完善监测系统,提高预警能力

组织各级医疗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流感的监测工作中,遇到下列情况应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A、门诊发热疑似流感病例连续3天呈直线上升。

B、连续发现数例典型的流感患者。

C、多发疫源地,如一户连续或同时发生2例以上病例情况增加。

(2)启动应急预案后,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3)疫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防疫人员发现可疑疫情时,应于2个小时内,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或接到疫情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2、流行病学调查

(1)发现流感疫情,疫情发生地所属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治疗和消杀专业人员的卫生防护。

(2)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

(3)了解发病群体的基本情况,开展群体调查,如家庭、班级、科室和村民小组等。

3、核实疫情,确定是否暴发流行。

进一步核实有无暴发流行,防止疫情扩散。同时,掌握当地疫情,提供地区流行病学分析资料。调查时需填写有关调查表,及时将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为现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场调查,对病家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察,了解禽、兽类饲养情况,环境污染范围等。

4、标本采集

(1)迅速采集病例的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标本,必要时,可同时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样本。

(2)在2-8℃条件下,于48小时内运送至对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5、疫情的公布及通报

(1)新发疫情(如甲型H1N1流感)必须由省级以上防治专家组进行复核,并经国家专家组最终确认。

(2)向社会发布流感疫情信息由国家卫健委及授权的单位负责,其他单位不得擅自通报和发布。

6、预防和控制措施

(1)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在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和传染源追溯,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的调查。早期发现、早期隔离和治疗患者是重要的措施。对现症病人实行就地报告、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家庭隔离,集体单位及早设立临时隔离室,村间隔离等措施。

(2)根据疫情划定疫点、疫区范围:必要时报经区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管制。流行期间暂时停止大型集会及集体文娱活动,儿童不去公共场所。流行严重的学校、单位,必要时应停课,停产,以防止流感的蔓延。

(3)在大流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医院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提供抗流感病毒的药物。

(4)对暴发流行中的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实行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予以隔离。

(5)及时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

A、注意室内通风,尽量利用日光的消毒作用。病人的餐具、用具、口罩等应煮沸消毒,衣服可曝晒2小时;病房用1%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熏蒸和漂白粉喷洒。

B、消毒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

(6)疫苗预防

A、应当根据本次流行的毒株的监测结果和国家的指导原则来决定注射何种类型的疫苗,避免疫苗株与流行株不相符而达不到免疫保护效果。

B、免疫接种推荐的优先人群:a.高危人群:年龄≥65岁、体弱多病者、儿童。b.与传播本病有关的人群:医务人员、保育员和交通运输员等

(7)加强流感防治知识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公众了解流感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积极主动参与预防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注意保暖通风。

(8)流感大流行处置措施

A、检疫。疫情发生地对外出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未发生疫情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要求每日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一步医学检查。

B、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C、医疗救治。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转运工作由接诊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承担,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

(三)响应终止

末例病例治愈出院10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或仅出现零星病例,病例数恢复正常水平。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同级政府或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五、应急准备

(一)经费准备

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资金,安排落实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应急疫情调查处置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措施得以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物资准备

在流行季节到来前,应做好物资储备。包括预防治疗药品、消毒用品、职业暴露防护用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用品、检测检验设备和试剂、通讯网络设备、交通工具等。

(三)技术准备

区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应急演练,总结提高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四)人员准备

区疾控中心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等专家参加的技术指导组,负责本辖区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成立应急队伍,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培训,同时负责组织流感防病、治病知识宣传及人员技术培训。

六、处置报告

在对流感疫情进行处置的同时,应尽快完成处置报告。

1、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A、必须报告的信息

疫情的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B、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疫情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首例病例情况,病例的发病情况,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

报告疫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所使用的检测手段、检测结果,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另外还应包括上级要求上报的信息,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

疫情结束后,对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疫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2、报告的原则、时限和方式

(1)报告原则: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

(2)报告时限

A、发现流感暴发疫情后应该以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

B、流感暴发疫情的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如上级无特殊要求,在病例数发生较大变化时,疫情从某个局部范围向外扩散,出现死亡等情况时进行阶段报告。

C、流感暴发疫情的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3)报告方式

A、疫情发生地的乡(镇)为基本报告单位,卫健委为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责任报告人还应通过其他方式确认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信息。

B、原则上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主,但在紧急情况下或报告系统出现障碍时,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进行报告,如电话、传真及电子邮件。

七、评审处置结束,响应终止

区卫健委应组织相应专家,对本次疫情处置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过程及本次疫情处置的经验和教训等。

八、附则

本应急处置预案由区疾控中心制定,报区卫健委备案。由区疾控中心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来源: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21 12:47:10